NEWS

新闻资讯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对推动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发布时间:2024-01-26 浏览量:366 作者:本站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22年,黄河流域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7.5%,同比提高了5.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3%,同比降低了1.5个百分点,黄河干流水质持续改善,首次全线达到类Ⅱ水质。黄河源头、黄河三角洲等区域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1992-2022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鸟类物种数量由187种增加到371种。黄河源区退牧还草还湿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有效遏制了三江源地区草原退化、草地沙化的趋势。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仍面临着一些多出困难和问题,压力依然较大。


黄河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1.生态本底脆弱,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1.jpg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和五大沙漠沙地,生态本底脆弱,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近1/3,3/4以上区域国于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黄河上游位于高寒、高海拔地区,高原冰川、草原植被、湿地生态极易遭受破坏修复和恢复难度大。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河源区永久性冰川雪地面积减少了52%,湿地面积萎缩了20%,草地面积减少了5.5%。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黄河50%以上的径流量来自上游区域,但90%以上的泥沙源于中游区域。这导致黄河水沙关系不协调,下游泥沙淤积。黄河河道是多种鱼类的栖息地,同时也是鱼类徊游的重要通道。黄河下游河流廊道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严重降低,河口三角洲天然湿地菱缩50%。黄河鱼类物种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25种减少到2018年的47种。黄河河口的主要经济鱼类及重要标志性涧游鱼类刀等珍稀种类也已近乎绝迹。


2.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流量保障不足


2.jpg


黄河流域以全国2%的水资源支撑了全国12%的人口、15%的耕地和14%的经济总量,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47亿m³,不到长江的7%,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40%的生态警戒线。在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下,黄河流域的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总量大且用水效率不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发达国家高出1倍,农业水利用水平比世界先进水平低30%,再生水利用率不足10%。生产生活用水对生态用水挤占严重,流域生态环境补水占比仅为7.7%,干流生态流量低,部分支流生态流量不足,13条主要一级支流中有7条出现过断流,汾河、沁河、大黑河等支流断流严重,生态流量的不足造成黄河生态系统退化和流域水环境持续恶化。


3.入河污染物超载严重,千支流水质改善不同步


3.jpg


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偏重,布局不合理,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较多,对黄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水环境造成较大威胁;流域污水收集处理管网不健全,雨污混流、溢流等问题突出;大中型灌区农田退水污染严重,污染治理欠账较多。黄河流域承载了全国约6%的废污水排放量和7%的COD排放量,废污水排放量占现状径流量的8%左右,且近30年排入黄河的废污水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纳污能力与社会发展需求矛盾尖锐,流域水污染形势严峻。虽然干流水质改善明显,但黄河总体水环境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在部分支流,尤其是流经城市的黄河中游,仍存在劣V类水体。在汛期河流污染强度加重,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4.产业倚能倚重,生态环境风险隐患突出


4.jpg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煤化工基地,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70%,煤化工行业企业数量约占全国的80%,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的7个新能源基地中有4个位于黄河流域,流域产业以能源密集型的重工业为主即倚能倚重问题突出。在上中游部分地区,煤化工、焦化、有色金属冶炼、钢铁等“两高一资” (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企业沿黄河干支流集中分布,干支流沿河1km范围内有较多风险源,企业治污设施、环境监管及沿河污染预警水平等尚未完全达到绿色发展要求,流域水环境风险防范压力大。根据2021年数据,黄河流域9个省(区)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产生量分别占全国的47.2%和42.5%,大量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以填埋或入库等形式处理,环境风险隐患益严峻。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仅黄河流域就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1500余万亩(约合100万h㎡),占全国总量的近50%,部分有色金属矿区历史遗留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多,解决难度大。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对策建议


1.建立协同攻关平台,提高生态保护治理科技支撑能力


5.jpg


黄河流域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敏感、水资源短缺、水沙不平衡、水一土一固复合污染、产业倚能倚重等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还面临着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吸须加强科技支撑,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解决流域性、区域性的复杂生态环境问题。然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科研基础相对薄弱,科技资源相对分散,存在科研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实用性不强,各自为政、缺乏协同攻关等问题,需要建立黄河流域协同攻关平台,组织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的科技攻关团队,系统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研究,推动黄河流域污染治理范式从“片段化、切块式”向“协同式、整体性”转变。建议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扩绿增容、三水 (水环境、水资源、水生生物) 统筹管控、水一土一固跨介质多要素协同治理、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智慧感知决策等重点领域和重大关键问题,发挥黄河流域协同攻关平台作用,取得一批关键性科研成果,在黄河流域城市区域开展应用实践,全面支撑黄河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科学诊断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实现精准施策


6.jpg


黄河全长约5464km,流经9个省 (区),经过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及下游的华北平原其上中下游的气候条件、地貌地质条件、资源禀赋特征迥异,生态环境问题复杂多样,构成了一个庞大、复杂的有机整体,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陆间各具特点又相互影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模式无法达到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目的。建议统筹考虑黄河流域经济社会、人文地理、资源禀赋等基本情况,系统分析新时期黄河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变化特征及演变规律,摸清流域生态环境本底,定量刻画黄河流域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综合识别影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深入探究各要素间的深层次关系和相互影响机理,形成科学、准确的认知和整体、系统的判断,为流域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3.绿色优先,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7.jpg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道路问题。在经济上,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相比存在差距,上中下游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别是黄河上中游有7个省 (区)都是发展不充分的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滞后。除了搞好大保护大修复,还需协同推进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议深入分析黄河流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耦合机制,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强化“三线一单”的引领作用,明确流域环境承载力的底线,增容经济发展的上限,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生态保护修复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特点和定位,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视角,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路径,以环保治污促经济发展,建立黄河流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模式。


结语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涉及复杂系统工程的重大科学问题,需要应用协同理论,科学统筹、精准施策、协同推进。然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科研基础相对薄弱,数据成果分散,整体性、系统性不足,必须破解零散式科研困局,组织凝聚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对黄河流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把脉问诊、开药方”,以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推动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来源:《环境保护》期刊

关于我们
企业简介
企业文化
发展历程
资质荣誉
业务领域
大气污染治理
水污染治理
环保耗材
生态修复
工程案例
新闻资讯
售后服务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0592-5161281

厦门市思明区岭兜西路623号思明设计中心A座22层

微信公众号
冉能手机站

Copyright ©  2023  厦门冉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0018097号-1